易同月报|关于“绝对收益”与“回撤”关系随笔
2017-08-07 易同朱龙洋
本月与大家说说与市场观点无关的,基于两个原因,原因之一:市场基本观点不变:我们认为大的货币环境仍处于金融打扫除背景下,中性偏紧,市场的估值体系仍处于最后收缩的过程,但对市场并不构成大的系统性风险。从企业盈利来看,我们较为乐观,认为经济已经见底回升,并且过去长期的去产能,目前多数行业供需格局都在改善。这点近期在周期股上表现最突出。但较周期股而言,我们更倾向于最确定的、最低估值的、最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龙头标的。(详细观点可参阅上月月报《“结硬寨,打呆仗”做时间的朋友》);原因之二:近日两个小发现引发对“绝对收益”与“回撤”的感想。
两个小发现,一是在接触终端客户(个人投资者)时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的产品过去收益率是多少?”当听到收益率还不错,客户会流露出对这个环节满意的神情,再接着问其他关心的问题。但鲜有关心产品过去波动率、最大回撤等等对长期收益率影响也很关键的指标;二是复盘2015年以来股票基金的表现,发现经过了成长股的大牛市后,累计排名居前的竟然有许多价值型选手,而许多15年上半年收益率靠前的成长股基金,累计收益率排名下滑很明显。究其原因是这些价值型基金在15年下半年、16年以及17年净值回撤幅度小甚至涨幅持续,而同时这些下滑的产品回撤幅度较大。
在作为研究员入行的第一天,研究总监就告诉我们,一只股票跌了三分之一后要涨50%才能回到起点!而在十余年的证券从业日子里,对此感受更是深刻。参考国外的投资大师,长期优异复合收益率的背后都是年度最大回撤很小,即便出现极端市场行情,最大回撤幅度也非常有限。
那么如何控制产品的波动和回撤呢?易同几次提到股市赚钱的几种方式:业绩增长、估值增长和博弈。我们知道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对应的就是产品的波动和组合的可能回撤。从历史上看,博弈赚钱的方式大多数人胜负半半,无从讲胜率,可能和扔硬币效果差不太多;而估值增长赚钱的方式一方面需要投资者更高纬度的宏观体系和政策敏感度,另一方面考虑到股市的回报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率,这是个长期的均值,所有高于这个的估值都会面临均值回归。这便是我们看到2015年以来的近三年时间,价值型选手通过赚业绩的钱慢慢赶超了同期赚了很多估值的成长性选手的重要原因。对于赚业绩的钱来说,风险在于基本面的预测失误,通过组合投资和更深度、前瞻和准确的研究,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率进而降低某个个股以及整体组合的波动和可能的回撤。
这也是易同从另一个角度,对组合目标定位长期追求较低风险下的较高回报的原因,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随笔感想,赚钱方式多样,与君同思,一同成长。
重要声明
请您仔细阅此重要提示,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