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同月报|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2017-02-03 易同朱龙洋
畅想2017的股票市场走向,我们觉得有几个角度,首先,去泡沫和价值修复仍是一个主线;其次,经济增速回落后,存量经济特征明显,高成长变得稀缺;制度红利的释放和巨大的内需潜力可以让我们对国内经济的长期前景乐观一些;最后,随着ipo的类注册制,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更市场化,更贴近企业价值的市场。
我们在年初经历了“熔断”对股市的最后一轮去杠杆,接下来,虽然高估值的个股仍走着漫漫的去泡沫之旅,但我们也看到价值股却迎来了春天。换个角度来看,2016年也是去伪存真的一年,诸多真成长,真价值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当然也有更多的股票股价腰斩之后仍跌跌不休,逐步回归价值。
2016年,在经济增速回落之后,存量经济的特征更为凸显,强周期行业,例如煤炭有色,供需变化的侧重点变为供给侧,大消费领域,最具亮点的也是消费升级,而不再是需求粗放的增长。这样的背景下,股票市场对竞争力重新定价,竞争优势转化为估值溢价。在快速发展30年后,内外需都无力拉动70万亿体量的高速增长,而要进入一个新常态的增长模式。恐怕很难见到大批的行业持续两位数增长,很难见到公司持续超过30%的增长,高成长变得更为稀缺,成长股更多需要持续的中速成长和足够的时间来获取回报。
美国新总统带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近阶段始终困扰A股,然而从经济学出发,都将归结到效率二字,无论是汇率高低,还是顺差逆差,效率高者赢。中国的优势是大市场、全产业链、庞大的人力资源,制度方面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城镇化虽然过半,但还远未走完,内需潜力还足够大。
再回头看看股票市场,我们看到现在每天三个新股申购,按这样的节奏,一年就可以把排队的股票都消化完。而按照每年年报审计之后重新申报的300家企业,后续要放宽审核要求,才能保持现在的发行节奏。在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之后,股票市场的生态将有潜移默化的变化,壳股不再稀缺,并购的意义也不大,因为好的并购标的自己就ipo了,即便愿意被人并购,价格肯定会更高。当上市不再是个门槛时,当投资决策更多来自企业价值而不是博弈,当我们看到能提供具备吸引力的分红率的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我们投资者将可以不再赚博弈其他投资者赢来的买卖利得,而是切实的从上市公司身上获得了投资回报。也许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更市场化,更贴近企业价值的市场。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股票市场也将慢慢走出寒冬,开始孕育春天。
重要声明
请您仔细阅此重要提示,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