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同月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018-05-07 易同朱龙洋
随着时间进入2018年二季度,从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来看,经济整体是平稳的,结构上大金融平稳向好;投资产业链平稳,但边际走弱;大消费整体平稳,一些领域景气持续向好,比如航空、酒店、大众消费品等等。整体能看出经济快速复苏后,进入调整期。政策方面,叠加经济调整和外部冲击,政策也做了适度调整,开始考虑稳定内需。
股票市场方面,蓝筹在一月份快速上涨后,持续调整,背后有基本面因素,因为经济确实阶段性在回落;也有估值因素,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市场资金存量为主;而外围冲击降低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虽说一部分中小创的个股超跌反弹,今年以来表现不错,但更应定义为反弹或者所谓的风格博弈,毕竟估值泡沫仍在。
往后看市场,经济的中短期调整对市场的影响无论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为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只是复苏节奏的问题。而这两年流动性一直都是偏紧,边际也难以变得更差。挥之不去的主要还是外部冲击,压制了A股的风险偏好。外部冲击一类是美股的调整压力,另一类是指贸易冲突。美股的压力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毕竟对国内的经济影响有限,也会慢慢边际减弱,剩下最需关注的是贸易冲突。
中兴通讯事件让所有人重新评估了这件事背后的意义,认识到事态严重性,甚至有特别悲观的观点。当然过度悲观的看法不可取,遏制和共同发展,显然还是后者更容易双赢,只是这次将更多的考验我们决策层的智慧了。中国的快速强大使得美欧对我们的外交政策必然调整,更加强调贸易、市场机制的对等,显然我们国内的市场机制离“对等”差距还比较大。要么继续拖延甚至贸易战,那么必然双输;要么像过去四十年一样,进一步改革开放,可能双赢。当然,如何平衡短期对国内经济和产业的冲击又是不得不考虑的。也不必担心步日本覆辙,毕竟中国当前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是广场协议时的日本不可比的,中国有所有经济体需要的巨大的市场。也许这次在外部的催化下,能够使得我们在改革上形成更大的合力,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整体看下来,今年后续宏观清晰度不足,但好的方面是,股票市场从来提前反应预期,早早就把悲观预期反映在股价中,在目前点位,进一步看更大的系统性风险,是小概率的。投资者的盈利来源是企业成长,贸易战如何演绎,我们的投资都还是要落实在企业身上。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国也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自身的结构转型,波动也很大,难度也很大,但不妨碍朝阳行业冉冉升起,不妨碍优秀企业快速成长。因而我们更多的应该自下而上寻找机会,一些行业自身的中长期投资逻辑没有改变,例如医药,大消费;而优秀的企业,也有足够能力穿越经济波动。自下而上,中长期陪伴企业和行业成长,仍然应该是主要策略。
重要声明
请您仔细阅此重要提示,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