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同声音·党开宇|三月观察
2023-03-06 易同党开宇
今日正逢惊蛰,经历过熊市的严冬,市场正如这惊蛰的节气,春雷萌动、万物生长,行业、个股以创纪录的速度在轮动。在经济复苏预期持续、国内剩余流动性充裕、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放缓的三重影响下,国内外的中国资产估值经历了3个月甜蜜期持续的反弹。时至今日,经济复苏已是市场共识,这时候分歧开始展开,A股市场的宽基指数在过去的2月份展开了震荡。
分歧在于经济复苏的力度和高度。直到最新出炉的2月份制造业PMI(52.6%)和新订单指数(54.1%)全面改善,甚至市场最为担心的出口新订单也环比跳升到了52.4%,上证指数在这个数据的鼓舞下创出了反弹新高。
自下而上的调研则是苦乐不均的:出行链、餐饮、服饰都迅速恢复,政府工程相关的行业景气度很高,顺周期制造业景气很高,房地产二手房数据回暖,一手房仍然冷落,汽车、消费电子从消费端到制造端仍然低迷,消费电子产业还面临着向东南亚订单转移的压力。这次的复苏,从政策导向的复苏,迅速过渡到了刺激政策抽离市场自发的复苏。
从我们常用的流动性6个月Shibor观察,这一资金成本指标已经开始从去年11月开始默默上行,从最低值1.72%上升到了2.75%。尽管这反映了边际流动性在收紧,但仍在偏宽松的区间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果经济持续好于预期的复苏,这一指标上行到3%以上,那或许就是本轮反弹的流动性驱动的终结。
剩余流动性驱动的终结不意味着熊市再来。活跃在经济体内的企业仍然有很多长期的市场要去开拓,技术要去闯关。我们看到传统制造业从只在国内提供低端产品到开始去国外抢占高端市场,半导体产业在奋力突破,围绕着能源结构的转换企业在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寻找机会,消费品国货崛起,呼啸而来的老龄化背景下对中药保健的绵长需求——这些都可以跳出短期流动性的框框去投资。
最后,谈一下对央国企估值修复的看法。这是治理改善的标志。A股市场长期看永远可以用脚投票,如果要持续修复,就要持续做对投资者有利的事情,大股东重视市值,还有比这更好的利好吗?对此没有必要讽刺和怀疑,迎接就好。
重要声明
请您仔细阅此重要提示,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